随着22日《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的正式印发,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正在迎来全面开放,此前中国银联"一家独大"的局面即将打破,摩拳擦掌的国际品牌可来"打擂",一直等待机会的民营资本也可进入。而在有序开放的同时,不少专家呼吁加强银行卡清算市场的金融安全和监管。
打破"专营"限制诚邀"打擂"
目前中国支付服务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民营和外资的参与程度都较高,但银行卡清算市场却一直未达到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程度。
人民银行于2002年批准成立的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运营银行卡人民币交易处理和资金清算系统的专营性机构。而美国的维萨、万事达等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尽管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近20年,但受政策制约,这些国际品牌在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参与度十分有限。
"较之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卡产业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十多年的银行卡清算市场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产业持续、稳健发展。"武汉大学金融发展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宪说。
去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此次决定从银行卡清算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内控制度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准入要求。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蔡洪波认为,"不同竞争者的参与,提供不同的银行卡清算品牌和服务,为产业各方开辟更多的合作机会,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和规范运行。"
银行卡清算市场广阔不惧竞争
尽管中国银联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但对于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跨越式发展功不可没。截至2014年底,具有"银联"标示的银行卡已经达到近50亿张,银行卡的渗透率接近50%。
面对竞争,中国银联坦然表示,将通过"二次创业",结合"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给中国银行卡产业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开展境内外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
可见,中国银联之所以不惧竞争,是看到了海外清算市场更广阔的潜力。"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和金融项目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包括卡组织在内的支付清算设施,也必然走向国际化,而这块'大蛋糕'将为各方带来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说。
与此同时,不少收单机构也紧盯国内市场积极准备。2014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595.73亿笔,金额449.9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
已经在国内收单市场浸润多年的汇付天下,对未来银行卡清算市场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未来中国支付清算市场更加开放、合作,中国银行卡产业将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汇付天下高级副总裁穆海洁说。
全面开放不等于低门槛
"尽管支持全面开放,但是准入门槛并不低。"一位央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鉴于金融信息安全、银行间清算秩序、支付体系的稳定运行等方面考虑,监管层必须确保具备专业资质、稳健经营能力的企业进入市场。
此次决定对外资和内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在设立条件和程序、业务管理要求等方面作出了相同的规定,并要求申请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至少具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股20%以上的单一主要出资人,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合计持股25%以上的多个主要出资人;且提出申请前应当连续从事银行、支付或者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
"银行卡交易数据包含大量的居民消费信息和金融信息,为保证本国居民的信息安全和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性,国内银行卡市场在开放的同时,必须采取审慎性监管。"黄宪表示,"我国银行卡产业整体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的情况下,更应加强防范银行卡支付风险,维护我国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决定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相关改革已经完全到位,以银行卡清算市场为抓手,需进一步推动相关制度与规则的完善,围绕移动支付等带来的跨行业监管需要,努力构建央行主导的新型国家支付体系监管模式和协调机制。"杨涛说。
有序开放兼顾金融安全 ——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将打破“一家独大”
22日,《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意味着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即将打破中国银联“一家独大”的局面,国际品牌可来“打擂”,民营资本也可进入。而在有序开放的背后,则是我国对于市场准入、不得限制竞争、基础设施运行信息安全等方面高要求,凸显金融安全。
银行卡清算机构是银行卡产业链条的枢纽。人民银行于2002年批准成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专门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交易处理和资金清算系统。截至2014年底,具有“银联”标示的银行卡已达近50亿张。
与此同时,美国的维萨、万事达等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也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近20年,通过国内的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机构广泛参与中国银行卡市场。
2014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595.73亿笔,金额449.90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
“不过,较之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卡产业60多年的发展,我国十多年的银行卡清算市场还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产业持续、稳健发展。”武汉大学金融发展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宪说。
此次决定明确,银行卡清算机构不得限制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与其他银行卡清算机构开展合作,并对外资和内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在设立条件和程序、业务管理要求等方面作出了相同的规定。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蔡洪波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扩大金融开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和规范运行。“不同竞争者的参与,提供不同的银行卡清算品牌和服务,为产业各方开辟更多的合作机会,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
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银联支持并坚决执行国家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的决定。作为市场化的商业主体,中国银联将与其他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同样的监管条件下,依法合规开展平等的市场竞争,通过“二次创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卡清算业务包含持卡人、商户、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的大量金融信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并关系到银行间清算秩序和支付体系的稳定运行,对维护广大持卡人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银行卡清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确保具备专业资质、稳健经营能力的企业进入市场。
此次决定规定了申请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的条件: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至少具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股20%以上的单一主要出资人,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合计持股25%以上的多个主要出资人;且提出申请前应当连续从事银行、支付或者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认为,考虑到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特殊性,以及我国需在较短时间内跨越欧美国家几十年的市场探索,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以此避免出现大量低效和无序竞争。
“银行卡交易数据包含大量的居民消费信息和金融信息,为保证本国居民的信息安全和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性,国内银行卡市场在开放的同时,必须采取审慎性监管,确保银行卡交易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黄宪说。
“决定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相关改革已经完全到位,以银行卡清算市场为抓手,需进一步推动相关制度与规则的完善。”杨涛表示,银行卡清算市场管理规则仍需不断完善,围绕移动支付等带来的跨行业监管需要,努力构建央行主导的新型国家支付体系监管模式和协调机制。
相关链接: 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
信息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