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当前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已基本形成并趋于固化,阶层向上流动性减弱,个体发展机会相对减少。如何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上升的空间,对我国形成人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鲤鱼跃龙门”越来越难
农村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
“我们村里这样的人家多了。大学也读了,花了家里六七万元,结果毕业后找不着好工作,也是一样在外打工,户口还是回老家。”
“我租房的院子里,也有七八个大学毕业生,有甘肃的、有河南的。念了大学,还不是一样卖保险、搞推销,这几天有工作、过两天又没工作,挣得还不一定有我多。”>>>详细
80后向上流动机会减少 都市新生代生存充满焦虑
“票子总是不够花,崩溃崩溃!车子总是不够好,崩溃崩溃!房子总是不够大,崩溃崩溃!”一首流行的手机彩铃歌曲《我崩溃了》道出了部分都市新生代的心态:近年来,房价高、就业难等社会问题的加剧,使独生子女为主的80后、90后一代生存压力骤然增大,许多人心里充满疲惫、焦虑乃至崩溃。>>>详细
背景”的排他性成为最大的就业歧视
吴乐霞大学毕业后在某部委下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6年,一直是“编制外员工”。“这6年,单位几乎每年都会空出一两个编制,但都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顶上来,我干得再好也没希望‘转正’。转不成编制内员工,工资差出一大截,而且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有一年新进来一名家在山东农村的正式员工,吴乐霞起初还觉得,看来转正还是有机会,后来才听说,这名员工虽然家境一般,却是单位领导的亲戚。>>>详细
人才选拔"四唯"现象凸显
自然,不一定所有身份高的人,都水平高,都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相反,也有很多人,他们没有显著的身份,但却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因此,在人才培养选拔中,要着力提倡看身份不唯身份,以成绩、社会贡献选人。>>>详细
从三方面着力打通向上流动渠道
一、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改变存在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
二、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
三、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面,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障碍以及歧视性的政策措施,尤其要打破那些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的就业壁垒,防止近亲繁殖,尽可能实现就业公平。>>>详细
社会底层向上流动须有公正清廉开放的社会机制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让人才流动起来
桂昭明说,《纲要》在编制过程中十分注重人才市场的建设,在构筑人才流动的市场平台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如: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在建立统一规范、更加开放的人才资源市场基础上,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注重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供求主体到位。>>>详细
消息来源:新华时政

资料图片:2009年11月29日,考生在国家公务员招考南京林业大学考点等候进场考试。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