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检察日报社发起,正义网、《人民检察》、方圆杂志社、《法治中国》百家城市电视台专栏联盟、《法治新闻传播》杂志等媒体联合编制,新浪网、新浪微博、酷6网支持的2011年法治截面史,正式向公众发布,这是本报第七次蓝皮书发布会。
法治影响生活· 2011中国法治蓝皮书 点评嘉宾

人物篇、网络篇点评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韩大元
●这样一个发布会已经坚持了七年,七年来坚持通过发布蓝皮书的方式,向社会、向公众宣传法治,让我们的民众坚定法治的信念,让我们的国家走向法治。作为学者,我想对我们的主办方以及从事这个活动的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生命的价值与生命文化的诚信是贯穿在人物间的主要价值取向。

民主篇、法律篇点评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王磊
●媒体在这里来发布这样一个有关刚刚过去的2011年的法治蓝皮书,本身就是在推动我国的法治进步。
●对民主篇和法律篇,我的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主要是立法方面的进步。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方面的进步。第三,主要集中体现在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保障方面的进步。

舆论监督篇、传媒篇点评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
●当一个新媒介,尤其是一个具有革命改变意义的新媒体出现时,它不仅仅给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传播通道和传播平台,更大程度上在改变着这个社会本身。它本身的出现就是一种重要的事实。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社会沟通的方式,也释放着普通老百姓和普通草根的社会话语权。

反腐篇、倡廉篇点评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廉洁研究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
●纵观10大廉政举措,也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无奈之感。深刻反思,这些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权力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
●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已经持续二三十年时间了,我们期待着实质性发生改变的一天能够早日到来,期待着2012年之后的反腐倡廉篇带给各位的不再是沉重。

公益诉讼篇、财经篇点评人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
●中国法治社会的进步,法治对民生的影响是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赋权于民、还权于民应该是2012年中国法治进步的一个着力点。
●从名店信任危机到达芬奇家具案悬疑再到证券操纵手段升级,都凸显我们社会里处在金融消费食物链末端的投资者或者消费者的基本私权仍然极度匮乏。

热词篇、文化篇点评人
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干
●关注文化切切不要以为只是一个文化产业的问题,文化最大的价值是解决精神空虚、信仰危机的问题,灵魂的归宿是最大的文化问题。
●2011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中国的现实发展着、变化着、疼痛着,是不是转型前的阵痛还不好说,但面临的诸多界限等待跨越,我们期待着、努力着。
让法治的光辉照亮正义之路
李雪慧
时光匆匆,记忆有痕。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有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十二五”规划勾勒了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建党90周年的成就昭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进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嘹亮号角……置身于这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共和国依然面临着致力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社会和谐等重大历史使命。完成这样伟大的使命,必须不断加强共和国的法治建设。
正是在这一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堪称法治之年。让我们翻开这法治之年的“截面史”,聆听法治进步的足音:
法治安邦治国。盛世大国,法治兴邦。这一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已经奠定。纵观全球近现代大国兴衰起伏的历程,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只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国家,才可能是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国家。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是走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必然选择。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稳定发展,便印证了这一规律。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2011年,北京人民大会堂那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庄严宣告,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有法可依”,意味着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正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碑刻。共和国又开启了新的法治征程。
法治呵护民生。人民的福祉永远是最高的法律。这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立法惠及民生民利的趋势更加凸显。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加大了对因工受伤和患职业病职工的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的保障力度;新拆迁条例把补偿放到了第一位,使手举血书、上屋自焚的事例,渐成历史翻去的一页;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入罪、单列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等,传递了加强对人民切身利益的刑法保护的信号;新个税法的实施,使我国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减轻了中低端收入的工薪阶层的税负;历经12年“五审”的行政强制法终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意味着“天价罚款”、“夜袭、强拆、断水断电”等行政强制乱象,有望不复存在。
法治维护正义。坚持有法必依,公平正义正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这一年,惩腐除恶利剑出鞘,头顶“改革先锋”光环受贿859万余元的国企“一把手”王贤泸被查处,“马路杀手”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死刑。这一年,我们应该向因专业取消无奈退学之后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状告自己母校并最终获胜诉的大学生致敬,他让我们看到了天之骄子对法律的信仰。这一年,我们应该向“微博打拐”的博友们致敬,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社交媒体在应对社会问题时的能量,看到了人们向善的力量,看到了政府和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法治之路并非坦途。这一年也有一些让人无法轻松的话题。“瘦肉精”、“地沟油”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接连被曝光的公务员“体检门”事件使得公招体检程序上的不足显现无疑;频发的校车事故暴露出相关立法和监管的缺失……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都有赖于法治的加强和完善。
法治影响生活,生活推动法治。生活不会停止,法治的脚步也不会停歇。作为法治专业传媒,我们将始终怀抱“点滴推动法治”的情怀,始终不忘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愿法治的光辉照亮正义之路,温暖每个行者的心灵。
2012年,让我们在法治新征程中阔步前进,迈向法治新坐标!
微博推进中国法治进程
周晓鹏
2011年对于中国的法治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这其中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力量,从“微博打拐”开始,在多个新闻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微博每天发布和转发信息超过1.5亿条。微博逐渐成为网民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发布观点的首选平台。大量的人气让微博成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这个舆论场几乎围观了2011年发生的每一起法治热点事件,借助舆论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回忆这些事件,郭美美炫富不得不提,一个郭美美引爆了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随后,河南宋基会、慈善总会也相继曝出丑闻,整个中国慈善行业在这一年中集体迷失。中国慈善行业开始了反思,慈善立法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相信大家都还记忆犹新。事故发生4分钟后,网友袁小芫发出了第一条微博,随后无数网民通过微博追寻真相,传递哀痛和关注。国务院随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
这一年校车问题也从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开始发酵,随着事故原因调查的深入,舆论也从关注甘肃校车事故这一个案转向关注中国校车制度建设上来,最终促成相关部门加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
回顾这些法治热点事件,正是由于微博的存在,为公众参与法治建设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提升了民众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热情,才最终推动了中国法治的进步。另一方面,政法机构、政府部门也积极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信息,与粉丝互动。截至2011年11月底,在新浪微博上,全国公检法系统微博已经达到9514个。随着使用的增多,相信微博会继续为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物篇
他们影响2011
■网络篇
纷杂乱象亟待法治
■民主篇
倾听中国民主足音
■法律篇
关乎中国人的方方面面
■舆论监督篇
让悲伤者有力 让无力者前行
■传媒篇
自由与自律之间
■反腐篇
腐败众生相
■倡廉篇
廉者政之本
■公益诉讼篇
个人的努力 公众的权益
■财经篇
在法治轨道上
■文化篇
法眼静观文化
■热词篇
百姓生活中的“高频”音
相关链接:
"个税新政"等入选2011中国法治蓝皮书民主篇
"微博打拐"入选2011中国法治蓝皮书网络篇
"药家鑫""高晓松"等入选2011中国法治蓝皮书人物篇
消息来源:检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