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法律新闻】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新 闻
 一批新规3月实施:社区矫正再添规程 放射性废物将受严管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系列报道: QQ大战360
 检察日报:"发帖者是谁不重要"应成为共识
 教育部:与学校利益相关单位不得编写教辅材料
 搜狐发布《微博版权保护公约》
 礼品回收成洗钱新渠道 数十万名表首饰可变现
 “电焊工资格证可以花钱买”
 中国禁止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 每人限带一只猫狗
 新华视点:“假古董”如何卖出古董价?
 江苏邳州商人承认2.2亿元“汉代玉凳”由其组装
法律新闻 → 吴敬琏的盛世警言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吴敬琏的盛世警言
发表日期: 2011/10/31 8:18:52 阅读次数: 766 查看权限: 普通新闻

       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的吴敬琏先生,年逾八旬依旧为中国改革而“常怀千岁忧”。从2001年怒斥中国股市“连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到2010年警告中国股市正处于“强盗贵族时代”,再到近年来成为呼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旗手,从“吴市场”到“吴法治”,他总是点中中国经济的痛处。

       最近吴敬琏再次撰文警示:一旦进入政府主导路径,既得利益者必然推动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而一旦路径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否则很难退出。

       的确,对于人口众多、结构复杂的中国而言,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然而,“大禹治水”的历史智慧告诉我们:追求稳定,不能靠“维稳”。维稳或许可以实现短期的稳定,但是可能为今后更大的不稳定埋下隐患。

       “维稳”和“改革”,都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但二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与后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维稳的收益在短期,风险在未来;改革的风险在当下,收益的实现却可能在远期。由于风险与收益的分配存在“跨期”稳定,维稳容易成为具有诱惑力的选择。

       我们应做出何种选择?这显然取决于对局势的判断。在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之际,我们也步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期:

       一,在以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下,环境透支已逼近临界点。压力之下,大连PX项目被勒令搬迁、海宁晶科能源控股因为污染被勒令停产。鉴于环境污染的广泛性,类似的群体性事件仍将不断出现。

       二,在基尼系数达到与美国接近的0.5的同时,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引发公众严重不满。由于官员权力太大而又得不到制约,腐败也呈高端化发展趋势。

       三,由于政府“有形之手”频频介入经济活动,在司法独立未能健全的情况下,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冲突,尤以征地和房屋拆迁为甚。在选择性执法和弹性执法驱使下,出现了严重的上访现象,以及作为应对的地方政府“拦截上访产业”。

       改革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十二五规划”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管理”,都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压力的存在。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指出:“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句话在当下愈加显出意义。

       改革不仅是必要的,眼下也是改革的“窗口期”。不仅公众的改革诉求空前高涨,改革的条件也更加成熟:大型银行凤凰涅槃,从30%多的不良资产率到如今的丰厚利润,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已经成熟;主要央企都已经IPO,盈利能力空前,2010年仅“两桶油”的利润就已经超过民企500强总和,进一步推进央企体制改革、打破垄断条件成熟;随着创业板的推出,民营企业成为上市主体,证券市场扶持国企改革功能已失去必要性,废除IPO审批制时机成熟;201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今年预计突破10万亿大关,以优厚财力去弥补社会保障缺口、加强医疗、教育领域投入,条件成熟;通过减税“返利于民”条件成熟……

       究改革实质,在于政府体制改革,即政府应合理地“有所为有所不为”,退出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和参与,减少审批权,转向以公共服务职能为主的“小政府”,成为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推进改革,当然会遇到既得利益的巨大阻力。要政府放弃权力,就像高西庆先生所言“需要灵魂深处的革命”。

      眼下中国改革处于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从寻租活动中得利的特殊既得利益者力求推动“半统制、半市场”的经济体制,向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或官僚资本主义蜕变;另一方面,极“左”力量竭力利用大众对权贵腐败的不满,推销其路线,把中国引向另一条歧路。邓小平曾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非常有预见性的判断。

       蜿蜒在历史三峡的中国经济,能否冲破既得利益和极左势力的双重干扰,奔向法治市场经济的大河,有赖于我们以巨大的勇气推进改革。

       正如吴敬琏先生忧心告诫的:目前大众普遍对政府对于防止事态恶化措施不力啧有烦言,甚至将其形容为“下定决心抱着定时炸弹击鼓传花”。从当前事态看,批评政府和要求政府有更多作为是完全有理由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谈到经济转型时曾说,“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对于政治改革,决策者也应有这样的胸怀。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胜军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消息来源:FT中文网


上一篇:河北省公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下一篇:“网络毒祸”敲响中国互联网监管警钟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8-2010 王树恒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王树恒律师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386号
电话:0311-87628267 手机:13503213009或15631069599 联系人:王树恒律师
E-mail:wang_bigman@126.com
冀ICP备09008432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