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征兆地突然并线、主路出口处强行加塞、肆无忌惮的车灯爆闪……每天,难以计数的不文明驾驶行为严重扰乱北京交通,危及他人生命,但在《交通法》中却寻不到相应的处罚条款。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寻找法律之外的途径,例如利用遍布全市的电子监控设备,将拍摄到的严重不文明驾驶行为发送到互联网上,以道德的力量对司机施加压力。
前车突并线 后车撞死人
今年元旦之夜,复兴门桥上一辆轿车撞过中心护栏后冲向逆行,连撞两车,造成一人死亡。司机崔某讲,他是被前方一辆突然并线的车挤了一下,采取措施不当而酿成的事故。而据警方介绍,即使客观上是前车的不文明驾驶行为引发了事故,但由于双方车身并未接触,崔某仍然必须承担全责。
西单交通大队陈戈警长说,虽然不文明驾驶行为是许多事故的诱因,但只要这些司机不直接撞人撞车,想处罚也于法无据。“造成事故最多的就是突然强行并线。如果并线时撞了,是前车的责任。但如果把后车吓得急刹或打轮,只要这两车没撞,就没法处理。”陈戈说,如果后车为了躲避,慌乱打轮时撞上其他车辆、行人,还必须由后车承担责任。
根据多年经验,陈警长按照对交通的影响,将各类不文明驾驶行为排了序,最严重的当属强行并线,紧随其后的是前方路口受阻继续进入、发生轻微事故不立即挪车和辅路行车道上“临时”停车。
“在医院周围,‘临时’停车的比比皆是。车一停好几个小时,可司机就坐在车里。按《交通法》就不能处理,只能让他离开。结果人家挪开一点,或者在周围转一圈,又回来了。”陈警长说。
拥堵加剧造成法不责众
在交管局指挥中心,记者通过安装在西直门桥北侧主路的探头发现,平峰期间,20分钟内共有30多辆车加塞,挤进正排队驶出出口的车流。几次强行插队,让人不禁感叹加塞司机的优异技术和被加塞司机的忍耐能力。
网民“溜溜球”在论坛中抱怨说,“早高峰的时候,我正常排着队走,旁边有车逆行加塞,结果把整条路堵了。警察来了,只管疏导,不管处罚。让我们这些守法的先等着,让那些加塞的开到我们前边。最后还是我们守规矩的倒霉。明天我也逆行,反正不挨罚!”
一位朝阳交通支队一线交警告诉记者,“早晚高峰,我们的重点工作是疏导而不是处罚。罚一个人,在对方配合的情况下,最少也要三四分钟,如果他不配合就没准了。这段时间,旁边早堵死了。”在疏导任务的强大压力下,很多已经属于违法的驾驶行为也只能被放过,更遑论那些只牵涉“路德”的。
建议网络曝光“缺德”司机
经常带领大批“驴友”远途自驾游的职业司机汪磊说,驾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路权”问题。“有经验的司机会对周围每一辆车的行驶轨迹有个预判,也很清楚和周围其他车的间距。如果遇到前方有人突然并线或乱挤,首先是能让则让,行话叫‘有理让没理’,但如果避让会给自己或周围其他行人车辆带来更大危险,而对方又不是大货车或罐车,我的建议是只刹车,不动方向盘,宁肯撞他一下,也别危及他人。”
当法律手段受到限制时,道德力量就成了约束流氓司机行为的唯一指望。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二平说,对“路德”败坏的人,道德的压力也许会起到作用。“有人强行加塞,周围的司机就应当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哪怕是集体鸣笛,也能传达出自己的态度。”
尚权律师事务所张青松律师认为,通过网络的影响,能放大某些不文明行为的危害,从而促使社会以道德的力量约束不文明司机,而这种曝光也不存在什么法律障碍。“有人认为这种曝光侵害了个人隐私,但从法律上讲,驾驶行为发生在公共道路上,本就不是私密行为,根本谈不上隐私。”
消息来源: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