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法律新闻】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新 闻
 一批新规3月实施:社区矫正再添规程 放射性废物将受严管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系列报道: QQ大战360
 检察日报:"发帖者是谁不重要"应成为共识
 教育部:与学校利益相关单位不得编写教辅材料
 搜狐发布《微博版权保护公约》
 礼品回收成洗钱新渠道 数十万名表首饰可变现
 “电焊工资格证可以花钱买”
 中国禁止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 每人限带一只猫狗
 新华视点:“假古董”如何卖出古董价?
 江苏邳州商人承认2.2亿元“汉代玉凳”由其组装
法律新闻 → 警方紧急提醒!除了朋友圈投票,你还得小心微信上的这些举动......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警方紧急提醒!除了朋友圈投票,你还得小心微信上的这些举动......
发表日期: 2017/11/21 11:52:21 阅读次数: 756 查看权限: 普通新闻

在微信朋友圈投票,想必很多人都遇到过,但是,这种投票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骗局。近日,辽宁警方制作了一个视频,详细讲解了朋友圈投票、拉票的诈骗内幕。


警方介绍,朋友圈投票最容易被骗的是报名者。不法分子往往先是许以丰厚的礼品,吸引大家参与报名,借此套取个人的详细信息和邮寄地址。


辽宁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李涛说,父母把孩子的身份、姓名、就读的学校,甚至照片都提供给后台,后台一旦取得这些信息,将这些个人信息非法出售,不法分子拿到这些信息之后,(就可能)编造一些重病、车祸等谣言,来对父母进行诈骗。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获得第一,会选择刷票,其实这一环节也暗藏猫腻。


李涛说,从目前案件来说,刷票1元钱一票,但是即使你花再多的钱,你都永远是第二,你得不到第一,因为第一的数据是可以随时更改的。

"清理僵尸粉"可能分分钟让你倾家荡产!

       网上流传的清理僵尸粉的页面、软件工具是真的吗?

近日微信团队通过官方辟谣号,“谣言过滤器”正式声明:这些全是假的!


其实,你扫的就是你登录微信PC端的二维码,一旦完成扫码,坏人就登录到你的微信了,相当于把个人微信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清理僵尸粉,不但假!且危害极大!


1、个人隐私完全暴露,诸如工作、身份、联系方式、好友关系、财务信息等,都可能被曝光在网络上,并会把这些信息出售给坏人。


2、个人关系链被获取,仿冒你的身份去欺骗亲友钱财,给微信好友发送不法信息,甚至微信支付的资金也可能被坏人盗用。一着不慎,分分钟能让你倾家荡产!


3、帐号有明确使用外挂记录,有可能导致帐号被封,影响正常使用。

陌生群里“微信红包”、二维码往往很要命

 

我们有时会在陌生的微信群里看到一些很像微信红包的对话框,有的人一收到这种信息,就迫不及待的想点开查看。这些红包没准就是犯罪分子的伎俩,你的手机可能因此中了“红包病毒”。


这种红包设计的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像。一旦被点开,会要求用户输入手机号码,你依次操作下来,不知不觉手机就被安装了木马程序。木马会自动窃取你手机里的通讯录资料,并虚拟中毒手机号码给对方发送“红包病毒”短信,让朋友中招。一旦对方输入银行卡信息,木马程序就会转走卡内资金。


微信群中常见的一些二维码, 也往往“居心叵测”。骗子发过来的二维码是“钓鱼码”,是付款码,一旦不注意就会落入骗子精心设置的圈套内。

微信上这9种消息千万别发!已有多人被拘留。

 

从10月8日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始施行。

 

新规明确,互联网群组“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2016年9月4日晚,张强(化名)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半壁店一出租房内玩微信。当他使用“本·拉登”头像在某微信群聊天时,一个网友说了句“看,大人物来了”。于是,张强就顺着这句话,发了一句“跟我加入ISIS”。因这一句开玩笑的话,他却被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辽宁沈阳青年吴某用微信建了一个100余人的微信群。群员马某在群中每天都发布“有大片看”的信息,向群员收取数十元会费,每天向交钱的人发送淫秽视频。群主吴某因视而不见,涉嫌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被警方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


微信上任何发言都要担负法律责任,所以群里的伙伴们今后说话一定要注意!



以下这9种消息千万别发!


1、政治敏感话题不发


2、不信谣不传谣


3、所谓的内部资料不发


4、涉黄、涉毒、涉爆等不发


5、有关港澳台新闻在官方网站未发布前不发


6、军事资料不发


7、有关涉及国家机密文件不发


8、来源不明的疑似伪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视频不发


9、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身份信息、位置信息、孩子照片统统晒不得!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车票、护照、飞机票等,但这些票据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都含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借助特殊软件,便能轻易读取。

 

微信上的“所在位置”功能,可以跟朋友分享你在哪儿,但如果你旅游、出差了的话,也等于告诉别有用心者、小偷“这人不在家”,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陌生人叫出孩子名字搭讪”的新闻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很可能是通过父母的朋友圈知道的。家长发布孩子照片、文字记录时,无意间会泄露孩子的相貌和姓名。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下一篇:你可能和骗局擦肩而过!法官解密身边高发新型骗局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8-2010 王树恒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王树恒律师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386号
电话:0311-87628267 手机:13503213009或15631069599 联系人:王树恒律师
E-mail:wang_bigman@126.com
冀ICP备09008432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