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8月29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表决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正案主要有七大亮点:一是减少九个死刑罪名;二是严惩恐怖主义犯罪;三是加强妇女儿童人身权利保护;四是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五是加大惩处腐败力度,规定重特大贪贿者可终身监禁;六是惩治失信背信行为;七是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关注 本报9月1日、2日、6日分别刊发了《刑法修正是法之利器的磨砺》、《严把死刑标准彰显法治文明》、《刑法修正案(九)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等评论文章,论述刑法修正案(九)在适应社会形势、把握死刑标准、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亮点之处。 点评 此次刑法的重大修改,是民意的反映,是法律应对当前形势的适当调整,也是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进一步完善与努力。 法乃利器,需要时常磨砺,此次刑法修改,正是对法之利器的磨砺,能有效打击与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刑法的重大修改,也是在弥补法律漏洞。法律的公平公正,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法律的制定不能死搬教条,要可以依据形势而变动,而不能固步自封,对自身存在的疏漏,要能及时发现并更正。没有最好的法律,只有可以变得更好的法律,我们只有尽最大可能去吸纳民意,把握时代脉搏,权衡多方利弊,制定出公平公正的法律,才能给社会铺设出值得遵守的法律底线,给每个人划定出值得遵行的法律边界。
消息来源:人民法院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