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偷菜”误导让她偷向现实追踪——
甘肃天水妇女李某受网上“偷菜”游戏误导,上演现实版偷菜闹剧因违法被拘留罚款。案发后,9月29日,9月30日,《西部商报》率先连续刊发大规模报道披露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昨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回应采访时,首肯报道及提出的建议和良策。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工作人员称,等文化部会商研究后,“偷菜”的游戏功能或将取消或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良。
网游管理有办法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时获悉,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对网络游戏做了具体规范,该《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的部门规章,对中国网络游戏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该《办法》第四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文化部称“偷菜”游戏或被取消
昨日下午4时许,西部商报记者就网上“偷菜”游戏是否纳入监管,以及下一步能否就“偷菜”功能进一步采取限制措施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位姓李的值班人员获悉具体情况后表示,他们也陆续接到国内其他省份市民电话投诉反映“偷菜”游戏对孩子和成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但是文化部目前还没有就此事开会专题研究。对于本报提出的观点以及法学专家的建议,他对本报报道做出肯定。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把本报意见上报具体主管部门,开会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而对于网上“偷菜”游戏,他称,游戏中种菜、浇水、施肥等功能确实能为青少年等网民提供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虚拟网络平台,但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此类游戏的“偷菜”功能逐步取消,也可能对这类网络游戏进行改良,彻底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虚拟平台,减轻对青少年道德及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律师准备起诉
本报报道一经见报,被各大网站转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多市民认为“偷菜”互动游戏,泛滥至极,老少沉溺其中,消磨人的意志,误导青少年正确人生观的形成,社会负面作用远远超出愉悦身心的游戏初衷,弊大于利,大多数人赞同关停。心理专家和法学专家也明确提出建议和良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偷菜”游戏设置门槛或关停。昨日记者从甘肃纪元律师事务所和甘肃昱晟律师事务所获悉,相关律师已经开始进入公益诉讼前期准备阶段.
相关新闻:
甘肃10名律师欲告“偷菜”网 5成网友支持叫停
中国甘肃网9月30日讯 9月29日,天水女子李某受网上“偷菜”游戏诱导,上演现实版偷菜闹剧被抓,并被公安机关拘留罚款的事件经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许多读者和网友就网络偷菜发表观点,还有市民建议网络偷菜应该叫停。
天水市秦州区的甘肃纪元律师事务所和甘肃昱晟律师事务所10名律师纷纷表态,准备联手状告“偷菜”游戏网站,并开始准备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10律师联手
欲状告“偷菜”游戏
甘肃纪元律师事务所杨永民主任说,为了维护公共权益,净化网络空间,他愿意领衔10名律师向网络“偷菜”不良游戏宣战,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他认为,网络农场游戏应该逐步改良,限制互动“偷菜”功能,不能盲目追求人气和经济利益,任其随意发展下去。
甘肃昱晟律师事务所任绪德律师认为,开心网、农场的游戏里,种菜、浇水、施肥、捉虫等功能开发,以绿色田园为平台,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娱乐空间,本来是有利的,也迎合了网友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心态。但是,游戏内容中,不管是蔬菜等植物,还是企鹅、袋鼠等动物,过分突出网友互动“以偷为主”就有问题了,倡导网民“无偿地获取别人的成果”,这是一种不好的价值取向。他建议,应该和电影电视剧一样,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关于互联网游戏的审查标准,以及相关审查规定,对网络游戏设立准入门槛,建立审查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净化网络空间。
公安民警:
不良网络游戏泛滥 缺乏监管
“这个案例非常有教育意义!”天水郡派出所办案民警吴灵伟称,在现实中偷菜本来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违法行为,可是在网络上人们玩起“偷菜”游戏来却乐此不疲,有些人甚至沉迷于网络“偷菜”游戏不能自拔,在网络世界里,网民可以尽情享受“偷菜”的自由,这种“偷菜”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行不通的。李某就是受网上游戏误导,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偷菜违法,对自身的教训非常深刻,对其他人也是一种现实版的警示教育。
他说,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采取措施,酝酿出台相关办法,规范约束这种带有误导性的网络游戏。也希望网民和群众不要在现实生活中模仿网络游戏,切勿“走火入魔”。
消息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