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召开深入推进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重点查处五个方面的案件。
这五个方面的案件具体是:扰乱市场经济管理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强揽工程、强占市场、制假售假事件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危害国家投资安全、破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征地拆迁和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教育、就业、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安居工程和“三农”领域的渎职侵权犯罪;文化企业审批、文化产品流通、文化和网络市场监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渎职侵权犯罪;插手基层民主选举、贩黄贩毒、聚赌聚淫、拐卖妇女儿童等涉黑涉黄犯罪背后的“保护伞”犯罪。
高检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杨振江主持会议时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查办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渎职侵权犯罪。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执法办案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准确把握改革探索与违法犯罪、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的界限。
杨振江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把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与健全完善机制制度结合起来。把落实《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重大复杂渎职侵权犯罪专案调查机制、非法干预查办渎职侵权犯罪问责机制、参与重大责任事故调查机制、完善司法解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侦查办案规律的研究,加强侦查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转变侦查方式。
一年来立案侦查此类案件5000余件
据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重点查办“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渎职犯罪案件,突出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土地出让、矿产开发、规划审批等涉及的渎职犯罪案件,重点查处政府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等投资领域和强民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渎职侵权犯罪,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2012年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5730件,立案侦查5000余件,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4亿元。
消息来源:检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