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就今年新农合工作进行介绍。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司长杨青表示,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的国家级信息化系统平台,届时农民工跨省就医将实现即时结报。
杨青昨天还表示,我国新农合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取得进展,今年将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重大疾病保障体系,破解“因病致贫”难题。
新农合补助提至240元
去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已达8.32亿,参合率超过97%,全年受益13.15亿人次。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司长杨青介绍,今年全国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00元左右,其中各级政府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元。
据介绍,今年卫生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
同时,相关部门将普遍开展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提高门诊补偿水平,继续推行特殊门诊补偿及住院分娩补偿政策。
试点新农合跨省即时结算
据介绍,中国有2亿多农民工,大部分都参加了新农合。可是他们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时就医报销却很不方便,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一直困扰着他们。杨青表示,如果农民工参加了新农合,在省内70%的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是可以即时结报的。对于跨省的农民工,卫生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农民工输出地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输入地的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这样在务工地点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以即时报销。二是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的国家级信息化系统平台,现已在一两个省进行试点。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以后农民工到任何一个跨省的医疗机构就医,他的信息可以通过国家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即时结报。
探索多层次重大疾病保障体系
据介绍,今年将适度调整基金支出结构和新农合补偿方案,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重大疾病保障体系。今年将提高新农合对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力争使相关病种新农合实际报销比率达到70%左右,其中包括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以省(区、市)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8类重大疾病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1/3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I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12类疾病纳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
相关链接: 就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司长答记者问
消息来源: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