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法律新闻】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新 闻
 一批新规3月实施:社区矫正再添规程 放射性废物将受严管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系列报道: QQ大战360
 检察日报:"发帖者是谁不重要"应成为共识
 搜狐发布《微博版权保护公约》
 教育部:与学校利益相关单位不得编写教辅材料
 礼品回收成洗钱新渠道 数十万名表首饰可变现
 “电焊工资格证可以花钱买”
 中国禁止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 每人限带一只猫狗
 新华视点:“假古董”如何卖出古董价?
 江苏邳州商人承认2.2亿元“汉代玉凳”由其组装
法律新闻 → 新闻媒体怎么看“乌坎事件”?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新闻媒体怎么看“乌坎事件”?
发表日期: 2011/12/20 17:05:24 阅读次数: 1048 查看权限: 普通新闻
 v v  广东乌坎因为拆迁纠纷致死一人的事件,不断沿烧,最后逼得官方出来澄清“没有殴打致死”,有2万渔民的乌坎,成为中共建政以来首个失去管控的地方。 

    有不少外国媒体关注广东此一事件。而更有《卫报》记者希望前往乌坎遭到扣查的情形出现。为什么越维稳越激化矛盾?只是归结为“公民社会”这样简单而模糊的定义吗?

 

    首先,无新闻法,公众知情权无保障

 

    中国媒体人多方呼吁中国新闻立法,但迟迟无法推行。管理条例中,对于采访记者的安全保障、媒体独立性的保护完全不够。在乌坎事件中有外媒希望前往事发地点,却被截停的事件。令国际社会感觉到中国很多地方还是有不少“隐情”。

 

    当下新闻手段翻新,科技发达,乌坎村民通过电话联络到境外媒体,并且表示当地警方切断网线。采用如此笨拙的办法来治理民众不满,恐怕只能纸包不住火,越烧越旺。

 

    想起伊朗人民通过YOUTUBE将街头示威传递给外界,最后导致全球大篇幅报道娜达(一个女孩在街头不幸丧生)之死,就是例子。

 

    其次,官方危机公关要从“稳”到“议”

 

    广东近年成为官民良性互动的典范。汪洋与网民互动成为佳话、警方为讨薪民众开道等,无不体现官方亲民一面。

 

    但此次暂且不论这个“乌坎事件”的争议如何化解,单说官方对于国际媒体的一律拒绝采访,就体现了危机公关能力的欠缺,或者说不够自信。

 

    外媒其实对于重庆唱红吹弹有加,广东模式也成了经济学人(Economist)报道的关注点。一味担心外媒多嘴,想必是不愿让外人看的纠结所在。但嘴长在别人的脸上,你又能如何封、堵?

 

    无论如何,外媒还是坚持报道乌坎事件,并且根据对于广东民生的一贯观察,做出了述评。

 

    首先看新华网版面:没有图片只有文字,其中特别强调了“破坏治安”以及“供认不讳”。

 

    再看大陆之外的中文媒体,台湾《自由时报》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报道乌坎事件。而香港媒体均有详略地报道此事,如《星岛日报》:P30陆丰 “村民猝死 官否认殴打”、《经济日报》P18“广东陆丰 促查贪官”、《明报》:P19“乌坎村民......”。

 

    另外,看海外媒体英文版面:

 

    《金融时报》英文版:头版图文并茂报道China protest,而在

 

    第四版有详细介绍“Chinese village protest......”

 

    《卫报》

 

    

 

    《亚洲华尔街》

 

    

 

    《纽约时报》

 

    

 

    

 

    再次,民众上访缺乏有效渠道

 

    民主监督是要让民众有办法监督政府,这也符合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口号。但如今只有新华社统一发稿件,声称“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却对于事发经过轻轻一笔带过,无怪乎“不明真相的群众”越来越多。

 

    年关将至,中国在2010年的群体性事件达到12万宗,等于是每天有几千宗。而回望2011年,中国又会有多少宗?官、民、媒体,前两者成为善政善治的两端,媒体成为有效监督的保障。如果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没有做好,何谈“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定,首先就不单单是经济概念。用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来管理这个国家,难道不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意么?

 

 

相关链接:乌坎抗议活动升级

 

 

消息来源:china.com


上一篇:商务部谈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下一篇:视频网站岁末掀起版权大战 亿元索赔折射行业乱象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8-2010 王树恒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王树恒律师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386号
电话:0311-87628267 手机:13503213009或15631069599 联系人:王树恒律师
E-mail:wang_bigman@126.com
冀ICP备09008432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