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
赵家学归案后,警方对其电脑硬盘的数据进行了恢复,通过缴获的QQ记录,警方对该案的全部涉案QQ号进行侦查,发现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QQ群10个,累计群内网民1365人,人数最多的群有500名成员,人数最少的群也有59人。
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近日批捕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窝串案。透过整个案件发展的脉络,记者看到,尽管买家和卖家素不相识、相隔千里,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完成收集、加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全部过程。网络,为这个“地下”产业链不断壮大提供了平台,而获利迅速、利润丰厚,让诸多不法分子不惜代价参与其中。
利用QQ群搜集公民个人信息
今年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赵家学(化名)。
事情要从今年6月说起,大学肄业的赵家学在老家说了个媳妇,按照老家的风俗,需要备足2万元彩礼。一边是即将成家的喜悦,一边是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如何能尽快弄到钱,成为那段时间困扰他的最大难题,赵家学开始在互联网上找寻出路。
一天,一个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帖子的大致内容是求购公民个人信息。公民个人信息也可以卖钱?此事让赵家学有了兴趣,他继续在互联网上搜索着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有关的资料,并找到一个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QQ群,尝试着与群里成员聊天,群里的“热心人”向他介绍了游戏规则。之后,赵家学一边通过互联网搜集大量的公民电话号码信息,一边加入相关QQ群,与群里的“同行”交换数据,或是根据购买者的意向搜集相关类别的公民个人信息,扩大个人数据库。
掌握了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后,赵家学或是在网上贴出销售公告并留下联系方式,让买家找上门来;或是通过网络搜索求购信息,并通过QQ与有购买意向的人沟通。就这样,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赵家学就掌握了一个数据量在2万条以上的数据库,并以每条0.01元到0.1元不等的价格出售公民个人信息。
截至案发,赵家学共出售公民个人信息20余万条,获利1万余元。11月7日,赵家学被丰台区检察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批准逮捕。
“地下”产业链催生次生犯罪
赵家学归案后,警方对其电脑硬盘的数据进行了恢复,通过缴获的QQ记录,警方对该案的全部涉案QQ号进行侦查,发现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QQ群10个,累计群内网民1365人,人数最多的群有500名成员,人数最少的群也有59人。通过对群内个人发帖的分析,初步确定活跃群6个,涉及63个号码60人,经过技术手段查获26个地址在北京的QQ号。随后,警方展开了全市范围的抓捕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
在本案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中,有的是以倒卖信息为营生,有的则另有所图。
犯罪嫌疑人王顺、李钊(均为化名)就职于北京一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推销该公司销售的邮票、纪念币、收藏品等,王顺、李钊通过在网上发布求购信息的帖子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要求买方有针对性地提供对收藏品感兴趣的信息。买来信息后,他们组织专人逐一拨打对方电话,推销该公司经营的产品。
据两人供述,自今年5月初,他们通过网络购买到3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利用上述打电话推销产品的方式公司共销售出10万余元的商品,从中获利1万余元。
犯罪嫌疑人赵华(化名)购买到公民个人信息后,通过电话推销的方式挖掘潜在客户。其推销的化妆品是假冒名牌化妆品的伪劣产品,自今年7月以来,卖出了大批的假冒伪劣化妆品,截至案发共获利15万余元。
由此可见,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危害不仅在于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同时还催生了很多次生犯罪,如本案中牵扯出来的销售伪劣产品罪、诈骗罪等。然而目前,面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大量流失,社会公众大多手足无措。
如何避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针对现代社会公民个人信息容易流失并被非法买卖、利用的现状,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吕慧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严重危害,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公民隐私权,同时也想给公众几点建议。
陌生电话慎重接听。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通讯工具。大家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陌生电话响了一声就挂掉了。有些人怕耽误事儿,急忙回复过去,却发现是推销、诈骗等广告。检察官提醒,对于这样的情形不要一律回复,一方面会无谓地花销电话费,另一方面,当你回复时,你的手机号码很可能会被犯罪分子记录,并不断受到骚扰。
证件复印件上注明用途。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办理银行和各类会员卡等业务时,对方都要求我们提供个人身份证、驾驶证等重要个人凭证复印件。遇到这种情形,要在身份证、驾驶证等个人凭证复印件上注明复印件的专属用途,以防止上述信息被他人利用。
及时销毁作废信息。当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的介质报废时,如应聘简历、银行对账单、购物凭证等等,不要随意丢弃或卖给废品收购站。不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介质的,大家都应该及时销毁,以防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在登录各种网络平台时,不要将自己常用的电子邮箱用来注册,论坛注册不要使用真实姓名。此外,在网络平台上与陌生人交流时,不要轻易把个人信息告知他人。
在外上网删除信息。在公共场所登录电子邮箱、QQ账户,要注意将可能留存个人信息的文件处理干净。在使用公共网络时,很多人会登录QQ账户或电子邮箱,有些人在使用完毕后,没有在QQ登录区删除自己的QQ号或没有真正退出邮箱,极有可能在事后被人窃取个人信息。因此在外上网时,请大家记得把个人信息彻底删除。
消息来源:检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