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法律新闻】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新 闻
 一批新规3月实施:社区矫正再添规程 放射性废物将受严管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系列报道: QQ大战360
 检察日报:"发帖者是谁不重要"应成为共识
 教育部:与学校利益相关单位不得编写教辅材料
 搜狐发布《微博版权保护公约》
 礼品回收成洗钱新渠道 数十万名表首饰可变现
 “电焊工资格证可以花钱买”
 中国禁止转基因生物材料入境 每人限带一只猫狗
 新华视点:“假古董”如何卖出古董价?
 江苏邳州商人承认2.2亿元“汉代玉凳”由其组装
法律新闻 → 五年十二问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五年十二问
发表日期: 2011/3/14 20:47:12 阅读次数: 1192 查看权限: 普通新闻

搞了多年“GDP崇拜”后,“幸福感”近年又在中国流行起来。本次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客中国政府网、新华网时,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正是何谓幸福。

幸福在哪里呀?这几乎是人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举凡根本问题,都是难解的。幸福也是这样,主观感受因人而异,具体情境又各式各样。不过,从不同时代看,大致还能找到一些典型图像,由此也可折射出时代轨迹。如在革命与“继续革命”年代,许多人展现幸福的场景,是投入集体的怀抱,沐浴在党的恩情和毛主席的光辉下。新时期之初,个人自主性登场,勤劳致富光荣,知识重拾尊严,流行歌曲便唱道,幸福在精心的耕作中,在知识的宝库里。

但到如今,任何简单的回答都会显得造次。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既不再全般仰望雷霆雨露,也无法完全寄望于自身。现实往往让人看到,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成功不一定要奋斗。这世道变化快,人心变得也快。有的人漂泊在外,辛苦一年,带着汗臭,挤进火车,倦鸟归巢,便觉幸福。有的人机关算尽,家赀巨万,豪车开道,躲进楼里,既不满足,又不放心。光谱的两极之间,另有形形色色的世态。社会分化,于斯为盛。

于是,总理回答网友时,也只能笼统地说,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幸福感”热度的上升,反映出对现实的焦虑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幸福的具体定义固然存于每个人的内心,但在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基本条件。增加对未来的信心,要靠“自信”,也要靠“公信”,相信劳动和知识的力量,相信机会的平等,相信过程的公正,相信成果不会被剥夺,相信失败时会有救济,相信公义能够彰显,相信不义能被灭除,相信个人追逐梦想的同时,国家和社会能予以兜底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相信幸福。

眼下,“十二五”的画卷已经展开,那是国家意志未来五年的路线,也是国民愿景被规划的足迹。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所以,我们有接下来的十二问,归结到一问就是,中国人会幸福吗?

物价会涨吗

国家有调控物价的充足财力和丰富经验,这一点已在以往多次“物价保卫战”中得到充分证明

猜物价,已是近一年来最热门的经济游戏之一。最近两次,大多数人都没有猜中,不过,虽不中,亦不远矣——终归是高。

1月份,人们多预计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会“破5”,结果是4.9。2月份,市场普遍预计会回落到4.8,结果3月11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还是4.9。

鉴于通胀压力依旧明显,“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未来五年目标之一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强调,“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详细

工资会涨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仍然至少握有涨工资的三张“王牌”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独立成章,这在过去多年的五年计划、规划中,尚属首次。而对普通职工来讲,收入主要来自工资。在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连年下滑的背景下,“涨工资”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劳动者的最强呼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已不能如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做工资计划、掌控工资上涨水平,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李滨生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要想把职工工资提起来,还是有办法的,“主要看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愿不愿做。”

目前来看,政府手中至少握有涨工资的三张“王牌”。>>详细

种粮能养家吗

国家不会允许粮价大幅上升,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应在增收、减支两个方面着力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紧接着作为总纲性质的第一篇的是“三农”专篇。在大步迈向现代化、城市化的今天,“三农”问题仍然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其间,粮食问题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广大农民生计所系,粮食安全还是国家时刻紧绷着的一根弦。>>详细

住房枷锁会解开吗

在政府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强力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下,老百姓望房兴叹的局面有望改观

讨论未来五年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离不开以下三组数据:

一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部署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三年一共1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二是,近期国家统计局的一个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城市居民89%拥有住房,其中约12%是祖传的,是原来的私有住房;有40%多一点是通过房改房获得的;其他不到40%是居民通过市场购买的商品住房。

三是,按照我国城市化进程,以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计,每年将新增1000万城镇居民,以目前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6.65平方米计算,这意味着未来五年至少需要新增13亿平方米的住房供给。

具体分析这三组数据,在需求方面,从目前城市居民中仅有11%没有住房来看,今后住房消费的主力将是改善型购房;另一部分的需求将主要来自城市化进程中新增的城市人口。>>详细

孩子们会快乐成长吗

“社会的高竞争现在已经落到孩子身上,孩子的生活严重缺乏乐趣”

本应给儿童带来快乐的教育,已成为一些儿童的噩梦。

“我们没有周末,全市几乎所有的孩子周末都在上各种补习班,没有童年和童趣,成为各个靠办补习班赚学生钱的人的目标。孩子们的创造性都被扼杀了,如何去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市中关村小学一名学生在写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的信中说。

3月7日,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列席的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郭传杰宣读此信,引起社会关注。>>详细

养老鸿沟会填平吗

面对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展的提问,多位来自试点省市的代表、委员选择了回避

虽是亲姐妹,天津退休女工冯女士还是感到不平衡,“给我们涨一次钱敲锣打鼓、上报纸的,才涨一百多嘛。你看人家,蔫不出溜地就涨七百多。”

冯女士从一家汽车制造厂退休后,尽管过去六年经历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的“七连涨”,目前退休金也只是刚刚达到1600元。而她姐姐,另一位冯女士,一位退休教师,去年底接到了上调760元退休金的通知,且从2010年1月开始补发,现在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退休金。>>详细

医生会值得信赖吗

不治疗病了的机制、凉了的人心,就看不到医患关系和解的未来

没到过全国政协医卫界的讨论现场,你很难想象医务界对医患关系的忧虑。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凌锋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我国医生的社会地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医闹已达到史上最为严峻的时刻。”

而在医闹升至“史上最为严峻”的关头,公众对医生的信任也几乎降到“史上最低水平”。>>详细

吃东西会放心吗

只有日常保障过硬了,去国外买奶粉、去香港打酱油等,才能真正成为历史

在多年的呐喊后,食品安全的症结早已条分缕析,但人们期待的“猛药”,却依然未能现身。于是有人打趣:关于食品安全,“你信或者不信,问题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昌黎葡萄酒造假泛滥、三聚氰胺“重现江湖”、“镉米”舆情近期次第爆出的消息,一次次击中公众对入口食物本已脆弱的信心。>>详细

天会变蓝吗

国家意志,公众意愿,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要求,三方合力之处,正是中国发展绿色轨道的起点

清晨起床后,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若在春天,还能闻到浓郁的花香。迎着柔软的阳光抬起头,有时还能看见飞机在碧空里留下的白丝带。要赶上气温高的日子,小孩子们会跑到河边,脱光衣服后就噗咚噗咚跳进水里。这样的情景在我的家乡云南乡下很常见。

掀开窗帘,满是灰蒙的味道。车辆在街道川流,一些行人皱着眉头,戴着口罩。即使无所谓忧郁之事,心情往往也带着些许沉闷。这样的情景在北京城区也很常见。

时下的中国,当一些欠发达地区希望加速经济发展去拥抱现代化、城市化时,那些走在前面的地区却发现想求得一片蓝天,有时比经济增长来得还要艰难。>>详细

征地拆迁会不再流血吗

一部条例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只有公权力对平头百姓敬畏有加之日,方是流血强拆彻底谢幕之时

2011年1月21日,在兆民期盼之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终于公布施行,取代旧拆迁条例。“民意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本刊记者观察,各地征地拆迁的整体进度已有所放缓,各地政府对风险评估更加慎重。

但“血拆”是否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呢?从舆论反映来看,不少民众仍心存疑虑,所疑者无非有三。>>详细

腐败势头会刹住吗

未来反腐的关键,在于能够科学地分配权力,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且得不到有效制约的状况

刚刚过去的2010年,包括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家盟和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原张敬礼在内的4名省部级高官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或接受组织调查,有11名省部级腐败高官获判无期徒刑以上重刑。今年2月12日,中组部还证实,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因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已决定免去其党组书记职务。

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已是多年来的共识。近18年来,只在党的十六大时中央纪委向党代会所作报告中用过“比较严峻”一词,两个月后,即十六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报告继续沿用“依然严峻”的提法,并持续至今。>>详细

群体性事件会少吗

短期内数量或呈下降趋势,但若不能抓住时间窗口治本,反弹势难避免

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西来,国内大量劳资纠纷和农民工就业问题端倪隐现,本刊曾预警群体性事件或呈高发趋势。此后一段时期,群体性事件的确出现多发态势,但在各方及时应对和克制下,所幸未酿成大规模恶性冲突。

随着经济环境趋于好转,集中爆发失业、失地或急剧通货膨胀危机的概率正在变小,引发大规模群体性冲突的最危急的导火索之一已基本熄灭。这为“十二五”期间缓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减少群体性事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详细

“十二五”的公民期待

为直接了解民众对“十二五”的期望,《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民意研究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于2月15日至22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3608名年龄在2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需要指出的是,受访对象皆为城市居民。

本次调查覆盖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和中南六大区域。调查数据显示,75.8%的受访者对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表示高度关注,并充满了期待。86.4%的受访者认为,“十二五”规划会对我国未来五年的国计民生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详细

 

消息来源:瞭望


上一篇:中国向“虚拟网络世界”伸出打假之手
下一篇:国务院令:公路安全保护条例7月1日起施行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8-2010 王树恒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王树恒律师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386号
电话:0311-87628267 手机:13503213009或15631069599 联系人:王树恒律师
E-mail:wang_bigman@126.com
冀ICP备09008432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