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办公厅12日发布通知称,将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外资在中国境内并购企业进行相应审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外媒热议。有的国外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对外资设置的一道“门槛”,有的认为,中国开始重视对外资的投资进行监督。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是借鉴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做法,并非在设置障碍。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决定,这项安全审查制度将具体承担并购安全审查工作。中国政府计划为此设立一个部级机构,该机构将由发改委和商务部领导。按照目前的计划,中国在3月份之后将依据这项新制度对中国境内包括军工企业等与国防相关的企业与外资并购时进行严格的审核。此外,涉及农产品、能源、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以及交通服务业的产业机构也在被审查范围之内。
其实,早在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后,中国便提出将建立一个部级联席委员会,以审查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问题。审查机构类似于由12个部门组成的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法国的经济日报《论坛报》网站刊登评论称,这一法律说明中国开始重视对外资投资的控制和监督。
彭博社12日引述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人士的话说:“外资在中国的并购行为今后可能会常常受到这个新机构的审查,并会以威胁国家安全的理由遭到拒绝,这样的结果是国际投资者不想看到的。”法新社12日也报道称,中国称此举是“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但“这样会遏制一些外国集团的雄心”。
但路透社的分析认为,中国这样做是为了回击中国过去几年在海外收购其他国家企业时,被以“有损国家安全”为由遭拒的事例。2005年,中海油试图以185亿美元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被美国参议院以“有损国家利益”为由叫停。中国在澳大利亚的能源类企业并购案中也常常遇阻。
分析人士称,无论外商乐不乐意接受中国政府的这项并购审查新制度,中国都不会太担心从此吸引不到外资。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去年吸引了105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7.4%。彭博社的分析也说,新兴市场依旧是国际投资者热衷关注和投入的领域。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金砖四国”,去年的并购总量就激增80%,占全球2.23万亿美元并购额的22%。
但路透社也提醒说,严格的商业审核制度难免会引发外商的不满,因为之前已经有一些外商抱怨中国政府对外来投资者越来越“不友善”。英国广播公司在去年8月就曾经提出,中国“无条件的外资优先时代”已经结束。日本《产经新闻》13日报道称,中方建立海外资本并购审查制度,可能预示着中国对待海外资本进入中国的态度将发生变化,原来海外资本在中国享受超国民自由和待遇,而现在这种待遇正逐渐被“剥夺”。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13日表示,中国此时推出这个审查制度,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国家安全问题,一个是市场垄断问题。当初之所以提出要建立审查制度,就是因为一些外资在并购中国的企业上表现出垄断市场的趋势,还有中国的独特技术企业被外资兼并就会涉及一些安全问题。国外其实很早就建立了审查制度,我们的企业在投资或兼并国外企业时屡屡因通不过审查而碰壁。现在我们也建立审查制度,其实是与国际接轨,是为了公平竞争。
相关链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 
消息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