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法律服务】
┝ 专业服务
【综合性典型案例】
┝ 综合性典型案例
【专题论坛】
┝ 专题论坛
【综合性法律法规】
┝ 法律法规
【地方法律法规】
┝ 地方法律法规
【国家大政方针】
┝ 大政方针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点 击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10月29日新闻发布会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答记者问: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
 公安部负责同志就《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长期病休人员套改工资和确定退休(退职)费计发比例“工作年限”如何计算问题的通知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全文)
 河北省历年交通事故和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附:各地标准)
 王律师提供法律调查服务
 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办法
  >> 版 权 及 免 责 声 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法律服务专业服务 → 解读敲诈勒索罪修改的三大亮点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解读敲诈勒索罪修改的三大亮点
发表日期: 2011/3/9 7:41:25 阅读次数: 1169 查看权限: 普通信息
       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条将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修改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关于敲诈勒索犯罪,刑法修正案作了不少调整,具体阐述如下:  

  一、将多次敲诈勒索入罪 

  多次敲诈勒索入罪非常必要。首先,与多次盗窃相比较:从犯罪手段上看,敲诈勒索罪中威胁或要挟等恐吓手段使被害人的心理产生恐惧,而盗窃罪的秘密窃取手段行为比较平和,未侵害到被害人的意志自由;刑法将多次盗窃行为入罪,多次敲诈勒索自然亦应入罪。其次,将多次敲诈勒索规定为犯罪,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1997年刑法制定时,该类犯罪行为较少,而现在多次敲诈勒索行为则频频发生。将多次敲诈勒索行为犯罪化,有利于克服以数额较大作为唯一定罪标准的缺陷,有利于保护法益。 

  二、增设罚金刑 

  首先,对敲诈勒索犯罪适用罚金刑,可剥夺行为人的犯罪所得及实施犯罪的资本,唤醒行为人的守法意识,起到特殊预防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警示社会上的潜在犯罪者,收到一般预防之功效。 

  其次,对敲诈勒索罪增设罚金刑有助于实现不同财产犯罪之间法定刑的协调。刑法分则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财产犯罪,如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等均规定在判处主刑的同时,并处或单处罚金。 

  再次,对敲诈勒索罪增设罚金刑,也符合国际立法惯例。 

  三、提高加重处罚情形的法定刑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前,敲诈勒索罪的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较诈骗罪、盗窃罪明显偏轻,且没有规定“数额特别巨大”或“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的情形。敲诈勒索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应属于刑法理论上的重罪,立法却规定比较轻的法定刑,与盗窃罪、诈骗罪法定刑不平衡、不协调。不仅如此,在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出现竞合时,也会凸显本罪法定刑偏低的缺陷。刑法理论认为,如行为人的行为同时具有欺骗与恐吓的性质,被害人一方面陷入了认识错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恐惧心理,认识错误与恐惧心理的竞合,成立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即可。问题是行为人仅实施恐吓行为,被害人虽陷入一定认识错误,但完全或主要基于恐惧心理交付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的场合,则只能认定为敲诈勒索罪,不能认定为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或者行为人的行为同时具有恐吓与欺骗性质,对方仅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恐惧心理交付数额特别巨大的财产,而没有陷入认识错误的,也只能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对这些情形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就会有失罪刑均衡。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对敲诈勒索罪的法定刑予以重新配置,对行为人以带有欺诈性内容的恐吓,认定为敲诈勒索犯罪,恢复了罪刑均衡。 

 

消息来源:检察日报


上一篇:相关部门就《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改答记者问
下一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有关问题的解读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8-2010 王树恒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王树恒律师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386号
电话:0311-87628267 手机:13503213009或15631069599 联系人:王树恒律师
E-mail:wang_bigman@126.com
冀ICP备09008432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