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2011年,有关中国流动人口的两个数据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一个是51.27%,另一个是2.3亿。51.27%是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超过一半,城乡人口分布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3亿是全国流动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900万,达到历史新高,流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7%,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在流动。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人口流动迁移将日趋活跃。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做好流动人口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4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将“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好落实。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惠及流动人口民生和福祉的政策举措,强调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都对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做出了具体部署。
2011年,人口计生系统按照中央要求,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政策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大力推进全国“一盘棋”机制建设。经过3年努力,构建了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服务管理协调互动,到2011年末,基本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机制。二是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目标要求,49个试点城市积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及时把握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就业状况、居住情况、子女和计划生育服务、社会参与及心理感受等方面,国家和各省认真进行数据分析开发。四是开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政策研究。围绕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中长期人口流动迁移和聚集态势进行了预测、预研、预判,形成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与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思路建议;立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借鉴德国及欧盟促进移民社会融合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化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标体系研究。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们编撰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简称《报告》)。除总报告外,还有5个研究专题:一是流动人口生存发展专题。分析人口流量、流向及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的最新变动趋势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对生态脆弱地区人口流动迁移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进行探讨;二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标体系,探讨地方户籍制度改革的新经验。三是人口管理和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专题。比较世界各国特大城市人口发展和城市治理的经验,针对中国当前特大城市人口发展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四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题。深入分析新生代流动人口婚恋、生育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总结各地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经验。五是中德项目合作专题。汇集中德人口挑战和社会融合合作项目在移民管理、城镇化、家庭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附录部分收录了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大事记、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说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主要,以及2012年流动人口春节返乡意愿。春节后返回情况的电话调查数据和分析。
自2010年起,我们每年编撰《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我们的目的,一是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二是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影响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的重点政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三是向社会公开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期通过与使用者的交流互动不断完善调查制度,吸引更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口流动迁移问题,促进学术繁荣。2010年和2011年的《报告》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来自国内外读者和媒体的积极评价。我们对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恳地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2012年的《报告》。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
2012年5月
目 录 |
序言 |
总报告 引导人口有序迁移 促进人口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
一、流动人口生存发展专题 |
报告一 流动人口2011年变动趋势分析 |
报告二 流动人口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报告三 农民工工资状况分析 |
报告四 流动人口消费问题分析 |
报告五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发展状况研究 |
报告六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状况分析 |
报告七 生态脆弱地区人口流动调查分析 |
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 |
报告一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数分析 |
报告二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政策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
报告三 流动人口的就业与社会保障状况分析 |
报告四 农民工积分入户:广东省户籍制度改革的新探索 |
三、人口管理和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专题 |
报告一 人口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初探 |
报告二 特大城市人口发展:国际经验、中国特色与政策选择 |
报告三 上海未来人口发展研究报告 |
报告四 加快“农二代”社会融入步伐,推动城市包容性发展 |
报告五 “北上广”青年流动人口生活状态分析 |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题 |
报告一 传统、冲击与嬗变:新生代农民工婚育行为分析 |
报告二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状况研究 |
报告三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与探索 |
五、中德合作专题 |
报告一 欧盟人口和移民服务管理考察报告 |
报告二 德国城镇化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察报告 |
报告三 德国移民的社会融合考察报告 |
附 录 |
附录一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大事记(2011年7月-2012年3月) |
附录二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
附录三 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说明
附录四 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
附录五 2012年流动人口春节返乡意愿电话调查情况 |
附录六 2012年春节后流动人口返回流入地电话调查情况 |
消息来源:国家计生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