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法律服务】
┝ 专业服务
【综合性典型案例】
┝ 综合性典型案例
【专题论坛】
┝ 专题论坛
【综合性法律法规】
┝ 法律法规
【地方法律法规】
┝ 地方法律法规
【国家大政方针】
┝ 大政方针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点 击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10月29日新闻发布会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答记者问: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
 公安部负责同志就《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长期病休人员套改工资和确定退休(退职)费计发比例“工作年限”如何计算问题的通知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全文)
 河北省历年交通事故和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附:各地标准)
 王律师提供法律调查服务
 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办法
  >> 版 权 及 免 责 声 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专题论坛专题论坛 → 廉政专家:遏制公款奢侈浪费腐败行为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廉政专家:遏制公款奢侈浪费腐败行为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发表日期: 2012/4/3 12:21:48 阅读次数: 1191 查看权限: 普通信息
    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会议结束的第二天,股市白酒板块遭受集体重创,股价均低开低走,贵州茅台股价市值一天内就蒸发了142亿元。

  这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却被众多媒体的分析联系在了一起。原因就是这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

  “这条禁令是进一步推动‘三公’经费公开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决心。”3月30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公款奢侈浪费行为是一种特权腐败

  一瓶法国拉菲红葡萄酒万元左右,一瓶53度茅台2000元左右,五粮液、国窖1573等高档白酒也身价不菲。“这些酒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北京城南一家名酒卖场的销售人员说,买高档酒的主要是机关、国企等团体客户,他们对酒的价格不敏感,多少钱都一样会买。

  这一说法在证券商的一些分析报告中得到了验证。高档酒的消费量在“三公”消费中占的比重,较保守的估计是15%,较接近的是30%甚至30%以上。

  “三公”消费中的高档品,酒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的还有至尊香烟、豪华装修、豪华公务车、天价旅游考察等等。

  在天津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闫东玲看来,利用公款过度消费,其性质就是一种特权腐败。

  “试想,那些成天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部门,怎能有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力?”王敬波说,这种骄奢风气,不仅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容易滋生腐败,而且会带坏社会风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对奢侈浪费现象的监督不到位

  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行政经费的使用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原则,不应该使用这些高档的、豪华的商品,但是现实生活中这些事情就发生着。

  “这反映出对‘三公’消费或者财政浪费的监督是很缺乏的。”王敬波分析认为,政府公共财政公开透明度不够,社会监督失效,老百姓不清楚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导致政府部门花钱缺少约束。另外,约束公款消费的多半是依靠党和政府的一些文件,而这些文件本身的法律效力比较低。

  王敬波指出,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问责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少有官员因为公款消费、因为奢侈浪费而受到问责追究。

  “现在许多政府官员都认为,在‘三公’上的挥霍并没有装入自己的腰包,为公家做事花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闫东玲认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也是导致奢侈之风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禁奢令”是控制“三公”经费增长的有效措施

  公款消费的骄奢风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庄威都提交了禁止公款消费高档白酒、洋酒的提案,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建议全面禁止公款消费烟草制品。“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这一要求,是对代表委员建议和社会关切的明确回应。

  除了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这次廉政工作会议还对其他高档消费设置了门槛:要求加强车辆编制管理,清理和规范越野车购置和使用。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修建装修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禁止超标准使用和豪华装修办公室,禁止使用公款和利用机关影响购置、搜罗奇花异石和高档艺术品装饰办公区域……

  对于“禁奢令”,有些网友心存疑虑,这能从根本上管住公款奢侈浪费吗?

  “确实不大可能,但谁也无法否定其积极作用。”王敬波认为,如果这些规定能切实执行,就可大大节省公款。即使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策”也会有所节制,不会像现在这样把奢侈浪费作为一种权力炫耀。

  “这是中央为实现控制‘三公’经费增长目标而提出的具体有效措施,更充分体现出政府严格管理公共开支、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的决心。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机关作风。”闫东玲认为。

  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其实,“三公”消费到底怎么和高档品脱钩,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防止“禁奢令”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受访专家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抓好落实,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王敬波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提高制度的刚性,将制度手段上升到法治手段。二是加强信息公开,从严监管政府采购,严格接待标准。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对公款奢侈浪费行为问责到底。“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才能遏制公款奢侈浪费现象。”她说。

  “在监督的重点上,应由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闫东玲认为,对于既成的公款消费结果,往往能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加以掩饰和处理,以致很难直接反映消费的真实状况。而过程中的问题,既有发现和解决的依据,又难被加以掩饰和处理。因此,过程信息更容易真实反映问题的实质,过程监督更有效。

  温家宝总理在这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受访专家认为,刹住公款消费的骄奢风气,是反腐倡廉的题中应有之义。

 

 

消息来源:检察日报


上一篇:司法审判不应为网络舆论所左右
下一篇:评论:行政诉讼法第39条起诉期限该改为2年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8-2010 王树恒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王树恒律师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386号
电话:0311-87628267 手机:13503213009或15631069599 联系人:王树恒律师
E-mail:wang_bigman@126.com
冀ICP备09008432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