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 兵团分院: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 党将迎来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在新形 势下,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 和谐稳定的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职能作用更加凸显,全面提升基层民事审 判工作质效的要求更加紧迫。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 的环境,现就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民事审判工作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妥善审理房地产纠纷,促进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贯彻落实。要站在维护法律严肃性、落实国家调 控政策,以及维护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准确界定合同效力,依法确定当事 人的权利义务。要严格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正确认定变更的情事与正常的市场风险、交易风险之间的界限, 提高市场行为的可预见性和合同利益的确定性与可信赖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注意通过民事审 判引导当事人树立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维护诚信的市场交易秩序。要在平衡当事人利益、着力化解矛盾 上下功夫,确保案件处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维护合法有序的民间借贷关系。要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经济健康发 展的高度,统一审判理念和裁判思路,全面、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精神;要依法准确 认定民间借贷行为效力,正确划分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的界限;要正 确分析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实质,判断当事人有关约定的效力,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 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加强对借据真实性的审查,进一步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加大对各种形式高利贷的 排除力度和对虚假债务的审查力度。 三、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要始终坚持保障企业生存发展和维护劳动者合法 权益并重的理念,把保护劳动者的眼前利益同保障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在依法维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的同时,努力促进企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对暂时存在资金困难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要尽量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鼓励企业与劳动者共渡难关。对于生存完全无望且以恶意欠薪等形式损害劳动 者权益的企业,要加快审理进度和财产保全的力度,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四、妥善审理涉农民事案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站在稳定农村社会和保障农民生存权的高度,依法坚 决制裁侵害农民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违法行为。要注意统筹协调维护土地承包 经营权与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间的关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范流转。要继续强化返乡创 业、就地就业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工作,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返乡创业、就地就业农民工 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制度措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创造有利司法环境。 五、妥善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法惩恶扬善,确保公平公正。要统一裁判思路,从方便 诉讼和有利审理的角度出发,对侵权纠纷和相关的交强险合同纠纷案件要合并审理;在醉酒驾驶、无证驾驶等 违法情形的责任承担上,应当在确定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同时,赋予保险公司追偿权;在未投保情 形下的责任承担上,应当由机动车一方先承担交强险限额内的赔偿责任,其余部分按照侵权责任认定和划分。要 依法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坚决制止利用媒体恶意炒作、谎称见义勇为逃避民事责任的行为。 六、妥善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促进平等、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的形成。要积极探索医疗损害赔偿 纠纷案件审理的新思路,针对当前存在着的医疗鉴定难、鉴定乱的问题,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努力寻找妥善的 解决方案,尤其要避免因重复鉴定久拖不决,激化医患矛盾。要注重委托鉴定的统一化,严格执行只有经人民法 院统一委托后作出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规则。对于人民法院委托作出的鉴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 要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严格把关。要注意通过案件审理,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 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医学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七、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依法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与稳定。要充分认识到 审理好婚姻家庭案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切实执行好婚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 中,应当在整体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婚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精神,不能机械理解,孤立适用。在涉及财 产权属的认定、共同财产的分割等问题上,要按照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依法保护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儿 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八、妥善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促进诚信、有序、健康、繁荣的消费市场环境的形成。要严格执行侵权 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涉及产品质量、流通服务、旅游消费、食品药品 安全等纠纷案件,要及时受理、及时裁判。对容易形成热点的网络电信服务、网购团购、婴幼儿用品消费、文化 产品消费与服务等领域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要加大审判力度,着重依法制裁以利诱、误导等方式欺诈消 费者,设置消费陷阱或者霸王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不法行为。要注意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组织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审判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及辐射效应。 九、切实发挥司法裁判的引导作用,依法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在审理合同、物权等民事 纠纷过程中,要注重通过适用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等制度,加大对违背诚信行为制裁力度,保护诚实守信者 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要严格遵守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程序规定,认真分析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意愿, 依法制裁虚假诉讼、商业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在审理婚姻家庭、侵权以及相邻关系等民事纠纷时,要注重倡导相 互忠诚、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互谅互让等善良风俗。要把裁判说理作为裁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裁判理念思路、 法律适用过程清晰、充分地反映出来,既要体现出高超的法律、法理智慧,更要体现出符合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和 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光辉。 十、建立健全敏感重大案件舆论引导工作体制机制。要注意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舆情应对工作,注重审判工作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注意捕捉容易引发舆论炒作的案件信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 在各级政法委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建立健全舆情监测、舆论炒作风险评估、舆论引导预案、舆论 引导预案口径报告、舆论引导沟通协调、舆论引导提醒、舆情引导专办等制度。 十一、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妥善处理民事纠纷。在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与 各方面的沟通协调,以《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推动多元矛盾 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创新与完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和诉讼调解的综合效用,形成社会 矛盾化解合力,最大限度将纠纷消除在萌芽,把矛盾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要大力加强诉讼调解工作,积极推广 诉调对接中心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进一步推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要注重及时与党委、政 府有关部门沟通,统筹协调相关案件的处理和风险的防范,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矛盾激化或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苗头, 尽可能减少涉诉上访现象,切实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十二、大力加强基层民事审判工作。要继续强化对基层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完善问题的发现、反馈、分析 和解决机制,不断增强监督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高一审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要认真 落实好《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依法及时有效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特此通知。 2012年2月12日 消息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